招生信息

学科招生 | 数字媒体技术(0810Z1)

一、学科简介

数字媒体技术是人工智能、新媒体、虚拟现实、人机交互、大数据、可视化和媒体设计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兴学科,研究内容涵盖数字媒体的采集、处理、应用、传输、呈现、交互、管理、安全等。北京邮电大学的数字媒体技术学科主要研究数字媒体智能处理、交互与分析中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关注数字媒体技术在科技文化融合、技术艺术交叉、科普展示等领域的创新性应用。

二、研究方向

数字媒体技术主要包括数字媒体与智能计算、人机交互与虚拟/增强现实、量子成像与智能医学三个研究方向:

(一)数字媒体与智能计算方向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三维视觉理论与应用、计算机图形学和虚拟现实技术、数字媒体理解与检索、音乐信号处理、音乐人工智能等。部分成果展示如下:

FAC79

(二)人机交互与虚拟/增强现实方向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多模态人机交互理论及技术、虚拟现实及增强现实技术、大数据可视化研究及智能产品创新设计。部分成果展示如下:

5F070

(三)量子成像与智能医学方向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量子成像、智能医学传感器与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测评及训练、生物信息数据分析等前沿研究。部分成果展示如下:

5B47D

三、考试科目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

③ 301 数学一

④ 829 数字媒体基础综合

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见https://yzb.bupt.edu.cn/content/content.php?p=8_4_404

四、导师简介

(一)数字媒体与智能计算方向

李学明,博士,教授,硕士、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动画、数字媒体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信号处理分会委员、 IET 北京分会技术活动委员会主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通信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 100 余篇。近年来主要从事数字媒体与智能计算领域的研究工作。

邮箱:lixm@bupt.edu.cn

张凤全,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英国国家计算机动画中心访问学者,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担任中国图学学会数字媒体专委会副主任。

曾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青年教师社会调研二等奖,北京市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北京市高校师生服务首都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主持国家、教育部、北京市基金课题多项,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相关会议与期刊如VRCAI、PG、ICIP、CAEE、IJNM、IJMLC、MTAP、NC、JIVP、WCMC、计算机学报、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等发表论文文章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研究成果在航空航天、军事仿真、工业制造、虚拟教学、城市交通、科普文化、游戏娱乐等领域得到应用。

主要研究方向:虚拟现实(基于物理的动画仿真、基于深度学习的动画仿真)、深度学习(肢体识别、风格迁移)、数字文化创意(非遗文化数字化保护)

邮箱:zhangfq@bupt.edu.cn

柳杨,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图形图像学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机器学习、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等。发表图像识别专著一本,授权发明专利一项。在国内外期刊杂志和学术会议上发表SCI,EI索引论文共16篇,包括在模式识别领域著名SCI期刊Pattern Recognition上发表论文一篇,在图像处理领域的国际顶级学术会议ICIP上发表论文1篇,在国际会议WPMC上发表论文1篇,并获得最佳论文奖。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多项国内外企事业单位委托横向项目,实践经验丰富。

邮箱:liuyang8660@163.com

360D0

符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计算机学会虚拟现实与可视化技术专业委员会执行委员、中国仿真学会人工智能仿真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红色资源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主要从事计算机图形学、虚拟现实技术方面的研究,在计算机图形学领域的顶级会议与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包括CCF-A类论文6篇,CCF-B类论文8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1项;获得2015年CAD/Graphics最佳论文奖;多次受邀作为国际顶级会议与期刊的审稿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虚拟/混合现实、数字孪生、计算机辅助设计

邮箱:fuqiang@bupt.edu.cn

张跃,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SCI期刊IET Image Processing副主编(AE)、IEEE TPAMI、TIP等期刊审稿人。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并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多个重大项目中负责图像智能分析核心算法的研制,在全国性人工智能竞赛中获得一等奖/第一名4项,发表SCI和CCF A类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项。

主要研究方向:人工智能与多媒体内容理解、计算机视觉。

邮箱:zhangyuereal@bupt.edu.cn

李荣锋,博士,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艺术与人工智能专委会会员,中国乐器协会未来科技专委会会员。201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网络与信息系统研究所人工智能组,获博士学位。目前承担着教育部社科基金资助项目 “基于机器学习的中国工尺谱自动翻译研究”的研究工作,他与中国音乐学院合作的“天下乐器”项目及中央民族大学合作的“AI视唱练耳”项目均已上线。在音乐科技领域内的会议/期刊发表数十篇SCI/EI论文。自主设计的电子笙获得2021“丹尼奖”新技术新乐器发明(E类)奖项。

研究方向:音乐信号处理、音乐人工智能、跨媒体艺术自动分析与生成

邮箱:lirongfeng@bupt.edu.cn

(二)人机交互与虚拟/增强现实方向

侯文军,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艺术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工信部中国用户体验联盟副理事长,“网络系统与网络文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获得教育部教学成果二等奖,北邮优秀研究生育人导师等。主持完成国家、省部级及苹果、中国移动等50余项研究项目,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教材6部。

主要研究方向为:多模态人机交互、用户体验及虚拟/增强现实技术

邮箱:houwj@bupt.edu.cn

李润楠,博士,特聘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于微软亚太研发总部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共发表CCF推荐的期刊、国际会议论文28篇,其中第一作者身份完成6篇,h-index 13;获两项国际认证专利,其中第一申请人一项;主持、参与公司(微软)内部研发项目3项,参与省部级及以上研究项目5项。

主要研究方向为:多模态智能人机交互

邮箱:runnan.li@bupt.edu.cn

(三)量子成像与智能医学方向

高立,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图形图像学学会会员。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负责人4项,省部级项目负责人5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项目20余项。主持设计及建设完成中国科技馆新馆走向未来展区、宋庆龄基金会青少年活动中心信息化等国家级科学馆、我国首个信息通信新技术展厅。SCI/EI论文40余篇,发明专利8项,公安部奖励1项。《电路分析》国家级网络精品资源共享课负责人。多次获得全国多媒体教学软件大赛一等奖。获2016年全国优秀科普教育基地、2018年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研究方向:量子成像、量子通信、智能医学传感器与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测评及训练、生物信息数据分析等前沿研究;科技馆信息化建设及互动展品研制、科普教育数据分析等。

邮箱:gaoli@bupt.edu.cn

兰名荥,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图形图像学学会会员。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副主任。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完成省部级项目1项,参与国家重大专项3项、参与其他国家级和省部级等项目10余项。发表SCI/EI等50多篇论文,获发明专利10余项,出版教材一部。研究方向:光纤成像,空分复用光纤通信;智能医学传感器,人工智能测评及训练、生物信息数据分析,康复专用可穿戴设备等。

邮箱:lanmingying@bupt.edu.cn

2023.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