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缘起

   2003年,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季羡林先生担任名誉主任,王文宏教授担任中心主任,是国内首个致力于网络文化研究的学术机构。在此基础上,我们先后申请建设了“新闻传播学”学术硕士点、“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点,并与其他学院合作,共同申请建设了网络系统与网络文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经过20多年发展,我们形成了优势明显、文工交叉的教学科研团队,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重点课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国内、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万事俱备,经过不懈的努力,“网络与新媒体”本科专业申请成功,并于2021年开始正式招生。

定位目标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在国家振兴本科教育及新文科建设的相关指导思路下,依托北京邮电大学的信息技术优势与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的交叉学科背景,以文化创意+科技+传播为主导思想,注重新闻传播学基础理论与艺术创新、技术应用的有机结合,将智媒技术赋能内容选择与生产、数据收集与分析、媒体策划与运营等传统课程,强化案例教学和传播实践,致力于培养既具有良好媒介素养与人文情怀,又具有扎实技能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全媒体传播人才。

课程体系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特色课程围绕文化(素养)课程、传播(理论)课程及科技(技能)课程进行设置。本专业充分利用学院艺术、技术、交互、人文的专业交叉与融合优势,打通与学院其他专业的壁垒,在通识课、专业课、实践课三个课程层次,既注重专业的独特性与根基性,又可以和其他专业互通有无,为学生的多元可持续发展提供课程支撑。课程主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网络文化创意能力与新媒体策划运营能力。核心课程包含网络与新媒体概论、传播学概论、新闻学概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传播学研究方法、短视频创意与制作、媒介伦理与法规、非线性编辑、融合新闻学、新媒体项目管理。

师资力量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拥有多学科、跨专业交叉的师资队伍。老中青梯队覆盖全面,教授3人,副教授8人,讲师6人。教师来自海内外各著名学府,均具有博士学位。本专业教师承担多项科研项目,包括国家社科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以及各种企事业单位横向项目,并获得多项教学类奖项。网络与新媒体的老师们既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又熟悉业界发展的最新态势,授课风格虽不尽相同,认真周到却如出一辙,在大学四年中,会为大家带来百花齐放的课堂体验。(下图为教师简介及毕业院校)

实践与获奖

新闻传播学类在文科各专业中与实践结合最为紧密,作为传统新传专业的新生分支,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尤为注重学生社会实践经历,与百度、新华社、中国气象报社等多家媒体单位都有合作,形成了良好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师生实践活动、媒体从业人员讲座及课外辅导员讲课

除了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外,本专业鼓励学生广泛参与各类相关竞赛,包括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数据新闻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同学们表现优异,获得多项奖项。

作品展示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注重技能培养和动手能力,不但设置非线性编辑、数字摄影基础、视听语言、短视频创意与制作、网页设计与实践、媒介融合等相关课程,在相关课堂上还注意将实操能力和行业实践、参加竞赛结合。经过几年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21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同学制作的新闻游戏

2022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同学, H5互动新闻作品

2023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同学数字摄影作品

《媒介融合》结课作品(与新华社合作的联合课程)

就业去向

顺应数字信息时代发展潮流,迎合移动互联媒介融合的趋势,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就业方向沿策划、创作、运营、管理四个链条发散,具有灵活、适应性强的特征。就业去向包含传统新闻传播行业的新媒体部门、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媒体关系部门、媒体与传播公司的内容策划及运营部门。